NFT怎麼買、賣?5大常見好用的「NFT交易平台總整理」!
Lootex支援的錢包有Metamask、Blockto、DappPocket、Alpha Wallet App,還有一個很酷的Wallet connect app可以支援更多錢包。Lootex是台灣創辦的公司,所以出入金對台灣客戶來說十分方便。近期新增支援Qubic錢包連結,可使用信用卡購買,對尚未熟悉加密貨幣錢包的使用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進展.目前Lootex支援的購買方式就是定價拍賣方式,十分簡單明瞭。Lootex支援以太坊、幣安智能鏈、Polygon Network等。
Oursong:數位音樂交易平台
Nifty Gateway:藝術品交易平台
Nifty Gateway是「比特幣億萬富翁」雙胞胎兄弟Duncan Cock Foster與Griffin Cock Foster創立,在2019年11月被美國的Gemini收購,也因為Gemini是可以合法的支援美元與加密貨幣交易的CEX,所以Nifty Gateway成爲了唯一允許用戶使用信用卡購買NFT的交易平台。
善於操作頂級藝術品,並發布獨家收藏品NFT代幣是Nifty gateway的強項。包含美國數位藝術家Beeple的NFT作品、瑞克與莫蒂(Rick & Morty)、畢加索的公牛(Picasso’s Bull)等作品。Beeple的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更是以7千萬美元(約新台幣19億元)創下NFT藝術市場最高價。
在Nifty Gateway可以看到頂級藝術家與品牌緊密合作,限量版的藝術作品在平台獨家發售,高質量的藝術收藏品則會在特定時間段限時開售,藉由這樣的方式, Nifty Gateway上一個大IP被捧紅的速度大約是2至3周。
如果你的作品在Nifty Gateway上成功售出,你可以自由選擇分潤比例,從5%至50%不等,Nifty 國外 NFT 平台比較 Gateway收取的費用是每次銷售收入的5%+30美分,包含平台抽成及信用卡處理費。
國外 NFT 國外 NFT 平台比較 平台比較
彭博(Bloomberg)消息指出,蘋果(Apple)在上週解雇了約100名負責招募的約聘人員,呼應稍早招募將放緩的消息。.
大車隊(2640)不畏疫情影響,上半年合併營收達12.08億元,年增19.31%,稅後淨利1.77億元,年增55%,每股盈餘(EPS)3.11元,營收及每股盈餘(EPS)同時創下歷史同期新高。第四季是旺季,全年營收獲利有機會雙創新高。 《詳全文. 》
LINE旗下全球加密資產與區塊鏈業務子公司LINE Tech Plus宣布,LINE加密資產LINK即日起於全球領先的數位資產與加密貨幣交易所MEXC Global上架。
LINE 旗下全球加密資產與區塊鏈業務子公司 LINE Tech Plus 宣布,LINE 加密資產「LINK」即日起於數位資產與加密貨幣交易所 MEXC Global 上架。
MEXC 是一家採用高效能撮合引擎技術的交易所,每秒可以完成高達 140 萬筆交易,目前於全球 70 國提供超過 1,400 種加密資產交易服務。至於 LINK 則是 LINE Tech Plus 開發的加密貨幣,發行量以 10 億枚為限,其中 8 億枚將用以獎勵用戶,2 億枚為 LTP 儲備;LINK 透過 LINE 專利私有區塊鏈網路 LINE Blockchain 上線發行。
從現在起,用戶可在 MEXC 以比特幣(BTC)購買 LINK(LN),更可在 BITFRONT、LINE BITMAX、Bithumb 和 MEXC 平台上交易 LINK。未來,LINE 計畫在其他全球交易所上市,以提升 LINK 流動性並打造更完善的生態圈。
2022 年 4 國外 NFT 平台比較 月 LINE 在日本推出 NFT(非同質化代幣)交易平台「LINE NFT」,由日本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子公司 LINE Xenesis 負責營運,提供完整的 NFT 交易服務;另外,LINE 透過子公司 LINE NEXT 國外 NFT 平台比較 Inc. 打造全球 NFT 生態圈,其全球 NFT 交易平台「DOSI」的前導版本已上線,並於近期開設 DOSI Store,供品牌和企業販售 NFT 商品。
低價進口鋼品持續衝擊國內鋼市,中鋼集團今(16)日公佈九月份最新盤價,月盤產品基價平均調降3.32% ,對應市況變化每公噸調降1000元至1200元,以利提升下游接單競爭,加速庫存去化;法人表示,國際鋼市九月行情可望落底出現轉折,預估第四季市場需求量將成長,傳統旺季挹注營運表現可期。 《詳全文. 》
【給Z世代的藍色時期】你的教養不是我的教養,學院的藝術養成之術
【Generation Z’s Blue Period】Your Upbringing Not Mine, How to Thrive in Art School
近期甫畢業的Z世代的年輕創作者石孟鑫(1995-)和王俞晴(1996-)同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南藝大造形所」)的碩士生。就讀南藝大造形所之前,石孟鑫在大學時期就讀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以下簡稱「臺藝大雕塑系」),王俞晴則是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學系(以下簡稱「北藝大美術系」),在南藝大之後至紐約普拉特藝術學院 (Pratt Institute)就讀,於今年再拿到一碩士學位。
剛從學院畢業的Z世代年輕創作者,一腳才剛跨出學院,就踩在生存與創作的交叉路口,躊躇著不知該踏往何方,回過頭來向學院數年來的藝術教養求救。(插畫/愚星)
美術科班到藝術學院的距離
學院的藝術養成之術
石孟鑫,《拉扯》,2017。(石孟鑫提供) 王俞晴,《祢聽到了嗎?》,2015。(王俞晴提供)
是逃跑還是跳脫?前往南藝造形所就讀之路
石孟鑫,《大頭與小頭》,2018。(石孟鑫提供)
王俞晴,《2014-2018》,2018。(王俞晴提供)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新環境
南藝大造形所評圖現場。(石孟鑫提供)
王俞晴,《小黽》,2019。(王俞晴提供)
石孟鑫也坦言,自己在面對老師提供的創作建議時會有點潔癖。「要是老師先講出來了,那好像就是老師的東西,我就不想做了。」圖為石孟鑫南藝大的課堂上測試放大鏡的效果。(石孟鑫提供)
藝術學院的不可取代之處
學院對他們來說的不可取代之處,在於跟老師有討論作品、跟同儕互相激盪的機會。圖為南藝大造形所上課情形。(王俞晴提供)
出社會好難!畢業後的藝術圈生存遊戲
離開學院後和所有創作者一樣,石孟鑫與王俞晴要面對的不僅只是創作上的問題,還必須想辦法在經濟即生活上保持平衡。圖為石孟鑫在南藝大工作室的工作桌。(石孟鑫提供)
國外 NFT 平台比較
互联网怪盗团
信息科技产业最著名的咨询公司Gartner提出过一个“炒作周期” (Hype Cycle) ,又称“技术成熟度曲线”。任何新技术,以及基于技术的商业模式,都会经历以下五个阶段:
1. 创新萌发期:在技术研发产生初步成果后,第一批创业公司拿到风险投资,然后产生了第一批产品——这些产品往往价格很高、很不成熟。早期客户开始评估采纳这种技术的可行性,其他行业的公司也开始考虑跨界进入这一领域。
2. 期望顶峰期:大众媒体开始鼓吹这种技术,大批创业公司乃至成熟公司纷纷入行。基于该技术的产品数量增加、应用面拓宽,投资者产生了不切实际的乐观情绪,投资泡沫涌现。在期望值的顶峰,负面媒体报道开始出现。
3. 幻灭低谷期:该领域的公司开始破产或重组,残存的少量公司拿到了第二、第三轮风险投资。在此过程中,该项技术的成果获得了少量客户的全面采纳,产生了实际经济价值。比较成熟的换代产品开始出现,配套服务也日益完善。
4. 复苏爬升期:现在,这个细分市场的需求正在增加,但供给者的数量不再增加 (甚至还在持续减少) 。大部分公司能够赚到合理利润,开始总结方法论、提高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更成熟的产品,乃至使用门槛很低的产品套装。
5. 成熟稳定期:真正的高增长时期开始了。在所有潜在用户当中,有20%-30%已经使用了这项创新技术成果,而剩下的70%-80%要留待此后的漫长岁月去开发。围绕这项技术的风险投资黄金时期结束,公司上市的热潮才刚刚开始。
如果把元宇宙视为一个完整的技术概念,它现在处于哪个阶段?显然,应该是“期望顶峰期”。尤其在2021年,随着Epic的融资、罗布乐思的上市、Facebook的改名,整个互联网和科技行业几乎无人不在讨论元宇宙。从技术公司到内容公司,只要能把自己与元宇宙概念挂钩,就不难拿到投资;在媒体上,充斥着对元宇宙的美好憧憬,却很少有负面的报道。搞笑的是,“第一批元宇宙产品”甚至尚未出现,我们迄今看到的只是各种各样的元宇宙的雏形而已。
只要历史规律没有改变,我们在未来不长的时间内,一定能看到元宇宙在国内外的“幻灭低谷期”。差不多六年前,元宇宙的先驱——VR技术,也经历过这么一次大起大落:
而在元宇宙领域,国内并不存在这样的“标杆公司”。绝大部分A股游戏公司都自称在做元宇宙,腾讯、网易、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在加注元宇宙,B站、芒果超媒这样的视频平台在做元宇宙,就连“新国货”消费品公司也号称要进军元宇宙——可是谁才是元宇宙的龙头呢?到处是龙头,也就意味着没有龙头。既然如此,元宇宙的“幻灭低谷期”肯定不会因为某一家国内公司的产品失败而破灭。
在国外,我们倒是至少可以找到两家元宇宙“标杆公司”:平台公司中的Meta Platforms, 以及内容公司中的罗布乐思。这两家公司的共同特点是,把元宇宙作为一个长期口号,但在短期并不依赖真正意义上的“元宇宙”赚钱。只要它们能维持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同时让市场认为自己走在元宇宙的正确道路上,那它们的戏就可以继续唱下去。
在我们看来,刺破当前“元宇宙泡沫”的力量,很可能来自监管方面——包括国内和国外的监管。在元宇宙的鼓吹者、创业者当中,不乏币圈人士,很多自称元宇宙的应用也以加密货币或NFT为主打功能。在各国税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对加密货币日益苛刻的情况下,元宇宙变成了币圈的一个“世外桃源”,似乎只要打着元宇宙旗号,就能减轻炒币面临的压力。然而,监管部门也不是傻子,在认识到元宇宙与币圈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之后,对元宇宙施加严格管理也只是时间问题。
Oculus Quest 2的热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疫情导致的在家办公和在家娱乐需求。扎克伯格甚至认为,远程办公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就算疫情结束了也一样,最终会导致“人类完全脱离地理位置的束缚”。
这件事情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不知道。但根据历史规律,它是必然出现的。我们不妨进一步思考:在这个“幻灭低谷期”到来之后,又会发生什么?
大批创业公司的倒闭、资本的撤出、媒体的翻脸,这就不用说了。更重要的是那些大公司的动向:还有多少巨头愿意在“元宇宙”概念被资本市场唾弃的情况下,还日复一日地在这个领域投入重金,影响自己的季度利润?
Meta Platforms (Facebook) 肯定不会放弃以VR技术为发展方向,因为它已经投入了十年的时间和几百亿美元的研发成本。但是,扎克伯格可能换一个名词去形容他的VR愿景。在2020年以前,扎克伯格极少提到元宇宙一词,到了2021年却摇身一变成为元宇宙的旗手,表现了对市场热点的敏锐嗅觉,以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如果去掉元宇宙一词,他还可以使用远程办公、虚拟办公、VR传送 (Teleport) 等各种新概念。唯一的问题是,届时Meta会不会又要改名?
在游戏公司当中,Epic Games肯定会坚持下去,它已经以实现《雪崩》中的场景为战略目标了。罗布乐思的前途则有些晦暗不明,因为它尚未实现稳定盈利,以未成年人为主的用户群也不太适合激进的商业化。目前,罗布乐思的估值远高于Epic, 因为前者的“元宇宙”成分更浓、更符合投资者的期待;可是一旦元宇宙概念降温,缺乏自我造血能力的罗布乐思可能迅速屈居Epic之下,眼睁睁地看着后者在这条赛道上夺取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