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外匯交易的優點與特點

你才能夠從高速成長的股票中獲利

存股 2.0 版,放寬標準,廣納好公司 存股 2.0 版中,我的選股標準如下: 1.ROE連續 5年 > 10% 2.公司連續10年以上EPS為正值 3.股價 10% 5.毛利率近 5 年平均 > 20% 6.現金殖利率近 5 年 > 5%

成長型股票是什麼?常用的成長股觀察指標及ETF有哪些?

成長股

市場先生小提示:
市場先生要提醒的是,在ETF或者指數中,如果名稱有提到所謂的「價值Value」與「成長 Growth」,
其實並不是在描述它未來會比較有價值、或未來一定會成長,它反而描述的是過去的狀況。
在傳統投資領域的意義上,「價值指的是評價比較低、沒有高估值的股票(就是股價比較便宜的)」,
「成長指的是高估值的股票(就是股價比較貴的)」。

這種理解方式是倒果為因(直接把便宜的就當成價值股、貴的就當成成長股),因此所謂成長股ETF,和成長型投資也沒有太絕對的關係,因為一般價值投資者並不會因為便宜就認為一定值得買,成長型的投資者也不會因為股價貴就一定認為它未來會成長。

成長型股票快速重點整理

  1. 成長股(英文:Growth Stock)通常是指正在快速成長的公司,而這些公司一般傾向將大部分獲利拿去再投資,使得公司能快速成長,因此股票通常不派發股息。
  2. 金融業的成長股意思是有高本益比、價格高昂的意思,跟投資人所謂的看好以後會成長不同。
  3. 成長股ETF和成長型投資沒有太絕對的關係,因為成長型的投資者不會因為股價貴就一定認為它未來會成長。

最近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1100位同學上課。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專挑5%殖利率股!他兩年賠光積蓄,靠存股月領4萬股息:只賺價差無法財富自由

article image

圖/pixabay -->

圖/pixabay

篩選好公司, 納入投資組合

存股1.0版,重視殖利率高的個股

5.毛利率近 5 年平均 > 20%

ROE 連續5年大於10%

若 ROE 長期達一定的水準,也代表公司的財務相對穩健,而此處的「長期」就依個人的喜好定義,有人覺得5年就夠,保守一點的投資人覺得要10年以上才夠。

我則是不想錯過過去5 ∼ 10年表現沒那麼好,但近5年體質漸漸轉好的公司,所以選擇ROE連續5年> 10%。

公司連續5年以上EPS為正值

但自從2020年 10月26日盤中零股交易制度實施後, 大大提升了零股的交易量,自己也試著以零股的方式買進價位較高的個股,例如價位100元的股票,一次買進100股,就是1萬元,相較於一次買進一張,心理壓力與資金的負擔小很多。所以在存股2.0版的策略,就將「股價 10%」,這個指標是用來判斷,內部人或所謂的自家人,對於該公司的未來發展是否具有信心。董監持股的比例越高,代表信心越強,籌碼也相對穩定,例如2015年展開矽品與日月光的股權爭奪戰中,「董監持股比例」又再度被投資人重視。

毛利率近5年平均大於 20%

現金殖利率近5年大於 5%

若是將ROE、毛利率或董監持股比例等指標都從嚴認定,例如連續5年 ROE > 20%、近 5 年毛利率 > 20%、董監持股比例 > 10%,甚至加入自由現金流> 0、營業利益率 > 10%等要求,或許可以找到台股表現頂級的公司。但我的投資方式是,找出數十間甚至數百間以上表現良好的公司進行分散投資,而不是追求找出萬中選一的公司進行重押。

存股 2.0 版,放寬標準,廣納好公司

存股 2.0 版中,我的選股標準如下:

1.ROE連續 5年 > 10%

2.公司連續10年以上EPS為正值

3.股價 10%

5.毛利率近 5 年平均 > 20%

6.現金殖利率近 5 年 > 5%

ROE連續5年大於10%

有些投資人喜歡將第1項 ROE連續 5年 > 10%, 替換為 ROE平均5年 > 10%, 前者是相對嚴苛的條件,優點是篩選出的公司相對穩定,而缺點是可能因此錯過近5年中,ROE雖不到10%但很接近此標準的好公司。就看個人的喜好。

公司連續10年以上EPS為正值

此項指標也可以搭配個股的投資占比使用,例如預計持有某檔個股占比 10%或20%以上,就可以選擇連續10 年以上EPS為正值,若是個股占比小於3%或5%,就可以採用連續5年以上EPS為正值。

舉例來說,以2021 年往回看過去幾年,志聖(2467)(2467)、力成(6239)(6239)、逸昌(3567)(3567)與環球晶(6488)(6488)等,都有達到連續5年 你才能夠從高速成長的股票中獲利 EPS為正值,雖還不到連續10年,在比例控制好的情況下,現階段會是自己想要長期持有的公司。

刪除股價限制,藉零股交易,買進獲利穩定的高價股

買零股對小資族而言,是一大福音,但必須注意手續費,台股規定手續費上限是成交價金的 0.1425%,而最低的手續費用是 20元。但已有不少券商推出盤中零股手續費最低 1元的優惠(如元大、國泰、富邦、統一、凱基、群益、永豐金、新光、兆豐、元富等,實際可跟營業員確認)。

我也喜歡有配息的投資標的,雖然無法填息的標的賺了股息賠了價差,等於「左手換右手」,但只要是穩定獲利的公司,長期持有,填息也是早晚的事,只要每年持續參與除息,獲利的機率是非常高的。

高價股為什麼可以成為高價股,一定有它的原因,任何一家公司的股價,都是由市場的交易機制定義出來的。因此我會評估現價,檢視過去5 ∼ 10年是否穩定獲利, 抱持長期持有的投資心態,接著確認股價與季線的乖離率 10%,或有些董監事以他方式持股,容易導至判斷失準。

前述都是董監持股比例不到10 %,但符合 ROE與EPS兩項指標的好公司。其中大部分的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都高於董監持股,故在2.0的選股標準中,就將董監持股比例改用來參考,而不是必要條件。

刪除毛利率限制,不錯過各產業好公司

雖然近年毛利率

美股投資有訣竅!財女Jenny公開選股3重點,打造高速成長、穩健收息的超強組合

投資人剛開始投資美股時,如果不敢追強勢股,最好的方式就是從簡單易懂的產業著手,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投資機會。因為每天都會使用到的東西,自然容易了解產品與服務的優缺點,以及具備怎樣的競爭優勢與發展空間。 就算是難以預測的科技股,其實許多科技產品與服務早就圍繞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不同於台股中的科技股多為代工與零組件公司,專業程度與技術性高,一般投資人很難理解,但美國許多科技股都是日常生活與工作場域中時常會接觸到的平台與軟體公司,例如社群媒體「臉書」、零售霸主「亞馬遜」、金融科技公司「Visa」或巴菲特持有的「蘋果」等公司,這些「生活中的科技股」具備了以下特色:

一、善用科技提高效率:由於科技的進步、5G時代的來臨,這些公司提供的產品與服務愈來愈多元,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

二、網絡效應擴張快速:網絡效應在新經濟中扮演關鍵角色,傳統公司得益於規模經濟與品牌效應,建立起企業的護城河,如今有辦法創造商業網絡的公司才是贏家。

三、獨占市場規模優勢:只要具備了規模優勢,產業中的領導者與落後者的差距就會愈來愈大,顯現出大者恆大、贏家全拿的狀況。

尖牙股的商業模式

「尖牙股」(FANG)指的是包括「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網飛」(Netflix,美股代號NFLX)與「谷歌」(Google,母公司是字母控股公司,的美股代號GOOGL)四家公司第一個字母集合而成的簡寫,由CNBC知名財經主持人吉姆.克萊默(Jim Cramer)提出,代表美股中最具影響力、漲勢最凶猛的幾家科技公司。每一家公司的商業模式各不相同,具有產業代表性,也值得投資人深入研究,在機會來臨時買入公司的股票。

亞馬遜成立於一九九四年,以網路書店起家,到現在已是一家The everything store(萬貨商店),成為網路零售的霸主。其營收來源不再只有銷售產品的收入,還涵蓋其他多種收入來源,包括實體商店、訂閱服務、第三方賣家服務、廣告收入以及最賺錢的AWS雲端服務。 亞馬遜是全世界最大的電子商務平台之一,在美國的線上零售市場占比超過五成。雖然占比極高,電子商務占全美零售總額的比例卻僅十一.二%,表示未來成長潛力仍然相當大,因此到目前為止,公司不計成本地吸收用戶、擴展市占率。亞馬遜雖是電商零售霸主,但獲利一半都是來自於AWS雲端運算服務,更是目前讓公司維持高速成長的引擎。 亞馬遜的主要商業模式是零售,但投資人想要評估亞馬遜的未來發展,應該關注的重要指標不僅是營收的表現,更應兼顧「獲利與現金流變化」和「AWS的成長」

你才能夠從高速成長的股票中獲利

關於《 采實文化 》

簡單來說,就是每種股票的EPS 有大幅改善或賺錢的時候,就是買進的時機,也是所謂「收割之前」的時間點。

再以全家(5903)為例:全家在2004 年到2009 年內的EPS,每股盈餘都在3 元上下,可是從2010 年年尾開始,盈餘大幅躍升了30%,漲到了4 你才能夠從高速成長的股票中獲利 元。(見圖2-12)任何一間公司的盈餘成長超過20%、30%都是大事。為什麼呢?因為這代表事有蹊蹺。一間公司不可能突然之間賺大錢,事出必有因,一定有發生什麼事情或是公司做了什麼。

任何一間公司,從投資到後來賺錢都需要經過一段經營的時間,而最佳買進的時間點,就是整個產能爆發或獲利爆發的時候,此時的盈餘會大幅擴張,並且從大部分的市場可以看出他已經變成一個更賺錢的公司。本來是一間被市場認為賺3元的公司,突然變成賺6元,這時候他的股價就會完全不同。一間賺3元的公司,股價大概會維持在50 至60 元,而賺7 元的股價則是約100 元。

所以只要一間公司的盈餘一往上竄,就可以特別留意了。辨別一間公司是否變成一間更賺錢的公司,其方法就是:每一季結算日一定要去查看該公司的EPS要對每一季盈餘都保持警覺。

再以全家為例。全家EPS 非常明顯上竄是在2009 年開始。
2009 年Q1(第一季)的時候是賺0.32元,而在2010年Q1時是賺0.68元喔!從0.32跳到0.68,就要開始保持警覺了!(見圖表2-14)

一檔股票買進的時間點,
「看盈餘」就是關鍵!

不過,要注意的是,一間公司賺不賺錢,盈餘的持續性很重要。我要強調並解釋這個概念。

但製造輪胎的正新(2105)就不一樣了。
如果你同樣在2014 年7 月2 日買進正新股票的話,持有四年後,你會賠30%。因為正新在這四年的盈餘整體是衰退,不但縮水了65%,而且EPS也下降了60%。(見圖表2-16)
到底什麼是最佳的買進時間?
一間不賺錢的公司,不論你在高點還是低點買進都不會賺錢;而你買進會賺錢的公司,即使是在高點買進,公司繼續賺錢你還是會跟著繼續賺錢。所以說,問題的關鍵不是你在哪個點位買進,最關鍵的還是這間公司的營利狀況。

最佳的買進時間,就是這間公司
賺大錢或是擴張有獲利的時間,就是最佳買點。

我當時看到,這間公司在2018 年第一季,營業收入、淨利潤、每股收益都大幅提升。這令我很好奇。因為高速公路是盤老生意,路一鋪好,就是維持營運,坐著收錢,除非開發新路線、收購新公司,否則營收應該無法成長才對。我回頭去看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連續7年,寧滬高速第一季的每股淨利,維持在0.12 ∼ 0.你才能夠從高速成長的股票中獲利 15元之間,非常穩定,但怎麼會在2018 年猛地跳升到0.2元呢?我開始維持關注。直到2018第二季財報發布,這才如夢初醒:淨利潤跟去年相比,上漲42%;每股收益跟去年相比,上漲30%……
這是因為寧滬高速開發的「休息站」大獲成功,「恐龍樂園」也挹注收入,從收過路費的公司,變成餐飲娛樂大亨,營業項目增加,而且成功了!
於是我在2018 年4 月陸續加碼的股票,也平穩地躲過下跌,一路向上,加碼成功!
可以利用網頁或APP查詢一間公司每一季的營收,跟去年同比是多少?當你發現這一季的營收、淨利對比去年都大幅拉升,這時候,你就要保持警覺了。為什麼會拉升呢?只要了解一下該公司的經營策略,大概就有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