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外汇交易入门基础知识学习

ETF 是什麼?

主動型基金落後其指數的比例

ETF 一檔接一檔推,到底 ETF是什麼意思?ETF、共同基金是同一種概念嗎?

前十大持股( Top 10 Holdings ): ETF 既然也是「買一籃子股票」,因此每檔 ETF 都有許多持股。 ETF 都會揭露旗下的前十大持股,此時要注意的是這前十大持股各自的比重,這表示該檔 ETF 會放多少比例的資產到某檔股票裡。有的 ETF 持股非常集中,可能前十大持股就佔了整體 ETF 的一半(或者更高);有的 ETF 持股較分散,每檔股票分到的資產比重差不多。「集中」和「分散」各有優劣,如果集中到某幾檔持股,那如果那些股票表現很好的話, ETF 的績效也會跟著好;平均比例分散在不同持股中則能降低風險。

以上,就是查詢 ETF 時常會碰到的名詞解釋啦。或許有些人覺得,有些名詞跟基金很類似?接下來,我們來看看 ETF 與「共同基金( Mutual Fund )」的差異。

ETF 買賣的時間短,基金則較長

ETF 不是。我們是直接買賣 ETF 這個標的,而這標的本身代表了一籃子股票。因此時間會快上許多。而 ETF 會受到歡迎,跟買賣速度關係不大,而是因為共同基金的績效不見得好,管理費卻貴許多。

共同基金,績效不見得好

共同基金( Mutual Find ETF 是什麼? )的歷史相當悠久,最早可追溯到 19 世紀初的歐洲。當時的概念跟現在差不多,也是集合大家的錢再請專業人士幫忙投資,但是當時只針對王公貴族開放,一般大眾接觸不到。

直到 20 世紀中(也就是 1950~1960 年),才由美國的富達投資( Fidelity Investment )對大眾發行,讓一般老百姓都可以把錢交給專業團隊幫忙投資。

專業團隊收費也貴,所以共同基金的管理費通常都高。每檔共同基金都會收「管理費」(「管理費」有各式各樣的名詞變化,有的叫「經理費」,有的叫「保管費」,總之,這就是基金公司收的錢就對了),「管理費」大概是每年投資金額的 1.5%~3% 左右。所以,如果我買了十萬塊的共同基金,一年就要繳給基金公司 1,500~3,000 塊的管理費用,不管有沒有獲利;

大多數人察覺不太到這筆費用,因為它會反映在「基金淨值」裡,不會另外收取。也就是說,如果我的共同基金今年實際的報酬率是 10% ,那我只會拿到 7%~8.5% 。我們請別人幫忙投資,本來就應該付費,但問題是,收費貴的團隊績效不見得就好。

美股也有大盤,像 S&P500 指數就是其中之一。

下圖是美國媒體的報導,在 2006 年到 2013 年第三季這段期間(大概七年多),能成功打敗美國大盤(這裡引用的是 S&P500 指數)的共同基金不到一半,只有 46% 。

ETF是什麼? 買ETF就是被動投資嗎?被動投資就是指數化投資嗎?

ETF 的全名叫做Exchange Traded Funds,中文稱作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台灣比較常見的翻譯名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所以ETF即是英文名的縮寫。在先前我們已介紹許多指數化ETF的標的,例如投資全球股票市場的VT與VWRA、投資美國整體市場的VTI、新興市場的VWO,或是台灣的0050與006208。然而ETF與我們較為熟悉的股票或是基金有什麼不同呢?這個部分就讓我們一步一步的來拆解ETF的真面目。

首先,我們將ETF的名稱拆解,分別是,指數、股票型以及基金,這三個部份可以逐一的幫助我們了解ETF的原貌。

這些指數的實際計算方式,正是 根據特定的選擇股票方法,再加以進行統計上的計算,所得出來的一項數值

打個比方,有一所學校的校長,他想要制定一個名為好學生的指數,那校長要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會是該如何決定此指數的組成,因此校長決定將” 每天有準時交作業的學生數 “通通” 等權重加總 “起來。

金融市場上的指數正是採用相同的方式, 創造指數的公司會決定該指數將透過何種篩選股票的方式 ,來當作此指數的成分股,並且 在計算的時候決定是否針對於特定數值做加權計算

例如台灣50指數,是選取 台灣市場中市值前50大的上市公司加上一些判別條件 ,然後根據” 市值權重 “編製而成的指數,這說明台灣50指數是由這些入選的公司根據其市值大小(股價*發行量),然後加總起來所形成的,而採用市值加權的方式是目前公認最能衡量一個市場發展情況的方法。

指數股票型基金 (ETF)

當我們將三種元素拼湊起來,ETF就是一種必須遵循投資策略規則的基金, 所有追蹤或是複製任何指數績效的ETF,就是傳統型的ETF,也是我們最常聽到的被動ETF ,對於被動ETF來說,指數就是ETF的核心所在,誰都沒有辦法決定ETF該如何買哪些股票,但指數可以, 指數就相當於ETF背後的專業經理人,掌管著該ETF的交易決策 ,只是基金公司並沒有辦法隨意開除該經理人,因為ETF在一開始發行的時候,就注定要與該追蹤的指數廝守到老。

  • 被動ETF(傳統ETF): 追蹤、模擬或複製標的指數之績效表現

相反的,跟指數沒有任何關係的ETF,例如ARK系列的ETF,其 依靠的是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交易能力,稱為主動式ETF ,主動式ETF並不追蹤任何的指數,而是以打敗特定指數為目標取向,試圖獲取比指數更高的報酬,此種 主動式ETF所要付出的成本會比傳統型的被動ETF高出許多

  • 主動ETF: 由經理人管理,不追蹤、複製任何指數,採取積極交易獲取更高的報酬為原則

ETF 主動型基金落後其指數的比例

主動型基金落後其指數的比例

根據SPIVA的研究數據顯示,有將近9成的美國主動式基金輸給他們對應的指數,不只如此,就算能夠在短期的時間內擊敗大盤,但是在近期五年的數據顯示,有高達95%的原本在前50%的基金,卻無法保持在前段班,可見在多數擁有過去優異表現的經理人,是 ETF 是什麼? 難以維持長久的高檔績效 ,無論是因為能力還是運氣使然,這也是為何我們採用指數化ETF投資的原因。

美國基金連續5年前50%的比例

美國基金連續5年前50%的比例

ETF是什麼、怎麼買?認識台股最紅兩支ETF,被動投資、創造穩定收入

經理人在〈0050是什麼?想一次投資台灣市值前 50 大企業,你該知道的事〉提到,想要「長期」持有 ETF,記得避開不會配息的 ETF,常見的有以下 3 種類型:首先是反向型,名稱中多可以看到「反 1」的字眼,可以簡單理解這樣的 ETF 會跟指數走勢相反,例如元大台灣 50 反 1(00632R)也是追蹤台灣 50 指數,但要指數每跌 1%,它才會漲 1%。再來是槓桿型,名稱中有「正」加上數字的,例如元大台灣 50 正 2,就是當台灣 50 指數漲 1% 時,它會放大漲幅為 2%。

另外,還有許多 ETF 是追蹤國外指數或特定商品,國泰中國 A50(00636)、元大 S&P 石油(00642U)等都在這個行列。多數國外成分的 ETF 也不會配息,詳細資料都能到證交所的找到該檔 ETF 的頁面,會標註在「收益分配」的欄目。當然,建議多多觀察長期投資績效,以及挑選成交量大的標的,才能成功靠 ETF 獲利!

ETF報酬不會 100% 貼近指數報酬

最後,選定 ETF 入手後,投資人還應持續留意 ETF 的指數追蹤能力。由於 ETF 會因為總開銷費用、指數追蹤方式、現金部位等因素,造成 ETF 報酬無法 100% 貼近指數報酬,稱為追蹤偏離度(tracking difference)。

假設追蹤的指數報酬為 5.5%,但 ETF 最後拿到的實質報酬卻是 5%,中間差的 0.5% 就是追蹤偏離度。投資人可至發行 ETF 的各公司官網查詢每年的淨值績效(Total return by NAV)和指數表現(Benchmark)來評估追蹤偏離度。

推薦台股最紅的兩支ETF|0050、0056差在哪?

0050、0056,正式名稱為元大台灣卓越50證券投資信託基金(0050)及元大台灣高股息證券投資信託基金(0056),根據 2020 年投信投顧公會統計,這兩檔 ETF 的受益人數占 ETF 市場近 40%,為台股超過 200 檔 ETF 中最熱門商品。

0050:元大台灣卓越50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特色 :大盤連動性高、流動性高、規模大,根據臺灣證券交易所編制、用來反映整體台股股價變動的台灣加權股價指數,2020 年全年大盤上漲 22%,帶動該檔 ETF 近一年來,持有人數成長超過一倍。

0050選股標準 :選取台股市值前50大之上市公司股票作為成分股。元大投信每季按市值排行重新調整組成內容。

0050前10大成分股 :台積電、鴻海、聯發科、台達電、聯電、台塑、中華電、南亞、中信金、富邦金。(截自2021年2月)

0056:元大台灣高股息證券投資信託基金

特色 :配息較為穩定、流動性高,按 2020 年 10 月的除息日收盤價計算,該檔ETF年度現金殖利率約為 5.3%,相較銀行定存一年不到 1% 的利率,投資報酬率高出 5 倍。

0056選股標準 :由台股市值最大的 150 家公司中,挑選未來一年預計現金股利殖利率最高的前30名股票所組成。元大投信約每半年檢視一次,剔除不在 30 名內的股票。

ETF 是什麼?

認識ETF

認識ETF

ETF簡介

ETF(Exchange Traded Fund:ETF)是一種追蹤連結標的指數變化且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基金,兼具股票與基金之雙重特性,故又稱為指數股票型基金。 ETF強調指數投資概念,完全緊貼追蹤某特定股價指數,以獲取與指數變化同步之報酬率。對多數投資人而言,因個股選擇標的之困難度較高且資訊不易掌握,故ETF亦是投資人選擇投資工具之一。